陵园北部的狮山堆砌于清乾隆33年(1768年),时任海门知县徐文灿说过:海门无山,无震摄作用,造一座山以威振海门。因为此山形如狮子,故称狮子山。清朝末年,海门有文人在此建师院,所以又称师山。文革期间,师山下面还被挖成了地道,用于防空建设。在革命战争时期,曾是革命烈士的陆飞鹫殉难地。陆飞鹫,海门常乐镇人,中共党员,曾组织抗日游击队。1944年初任汇通区区长,一次召开区乡干部会议,由于坐探告密,被茅镇出动的敌人包围逮捕,押送茅镇狮山据点,陆飞鹫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4月26日深夜被敌人杀害于狮山脚下,年仅3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