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在去7团后,给家里写的最后一封信是1947年5月1日写给锡孙的(他的堂妹),在他牺牲后的第三天才收到。这封信至今还保存着。可惜纸已破损,但还可看得出些连贯的字句:“生活总是在战斗中,所以流动性很大,工作又忙,也疲劳,但身体还是那么健康”。“为了生活,大家同样在苦斗。家乡的情况怕又在紧张中了,盼你们胜利地坚持着原地斗争,我庆祝你们成功”。“愿大家努力,和平早日实现,又可重相见,大团圆了。”正是从这些字句中,还可以让我们揣知庆孙的心结和向往。
(根据烈士亲属龚炳孙来稿整理)
龚庆孙(1924.8—1947.5)
龚庆孙,字星坊,1924年8月17日生于海门县海南区麒麟镇北(现海门市常乐镇麒北村)一个破落的读书人家。7岁入启秀小学,13岁入启秀中学学习。时抗战烽火已燃起,1938年家乡沦陷。龚庆孙读书认真,喜爱文学,特别好读散文、小说,为人诚挚、勤奋,颇有抱负,并能独立办些事情,为家人倚重。1940年,参加东南警卫团,开始与梅永熙等一起,先后担任排长及连文书等职。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秋,龚庆孙在一次战斗中脚部负伤,一时行动不便,曾奉命临时转入东南情报站工作,任海南区站站长。对开展敌情工作,作了不懈努力。曾与东南情报站站长倪少峰等一起,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出入三厂镇等日伪军据点,也曾多次陷入险境,化险为夷。
1943年重新回部队,原东南警卫团的部分主力上升为分区八团,龚庆孙担任连文书、指导员等职。此时,抗日战争战斗频繁,龚庆孙用其智勇,临战镇静,每战均能身先士卒,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指战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龚庆孙奉调华中九分区政治部巡视组工作,前后一年多时间,这算是他参军5年后的和平时期,他曾表示要认真读点书。在领导机关工作,深感理论和实践知识都不够,甚至还想学政治或军事专业,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不久,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反人民的内战。1947年1月,龚庆孙再次回到部队,在九分区七团一营三连任指导员。5月14日,我军主动出击如皋县花市街,敌人负隅顽抗,龚庆孙在火线对敌喊话时,不幸遭敌机枪射击,身负重伤,在转移后方途中,因流血过多牺牲。在临牺牲前还不断地喊着:“我的任务尚未完成。”一个刚满24岁的年轻战士,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时任七团参谋长的梅永熙传来这一噩耗。一时间,龚庆孙全家沉浸在极度的悲哀之中。梅永熙、倪少峰在龚庆孙的遗像上题词:“庆孙烈士于1941年参加新四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敌伪转战九分区,身经百战,血染征衫者屡矣。自卫战争开始,调七团一营,于1947年花市街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24岁。庆孙同志与我们工作最久,是革命的亲兄弟,临死犹呼‘我的任务尚未完成……’书此永以为留念。”
龚庆孙在去七团后,给家里写的最后一封信是1947年5月1日写给堂妹龚锡孙的,在他牺牲后的第三天才收到。这封信至今还保存着,可惜纸已破损,但还可看得出一些连贯的字句:“生活总是在战斗中,所以流动性很大,工作又忙,也疲劳,但身体还是那么健康。”“为了生活,大家同样在苦斗。家乡的情况怕又在紧张中了,盼你们胜利地坚持着原地斗争,我庆祝你们成功。”“愿大家努力,和平早日实现,又可重相见,大团圆了。”从这些字句中,可以让我们揣知庆孙的心绪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