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2月5日,县委领导当地农民和余东、余中、三益红军游击队,利用敌人“包剿”间隙,趁汤家苴防务空虚,第二次攻打汤家苴。敌人把守南楼,愤怒的群众烧毁了汤家苴北楼及北区瓦房100多间。同年5月19日夜,在秦超、刘瑞龙主持下,红十四军二师和地方党组织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发动群众第三次攻打地主老巢汤家苴。口号是:“消灭白龙党,分配土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5月20日清晨,西到三马路、西三甲,东到王灶河、小五总,各路赤卫队和群众1万多人拿着钉耙、铁错荅、水枪、大刀、钢叉等武器,沿路和红军会合,浩浩荡荡地向汤家苴进军。战斗一打响,汤家苴周围的田野里到处是震天动地的“冲啊、杀啊”的呼喊声。敌人凭借汤家苴有30米宽的河,用吊桥进出,有铁栅栏保护,南北有坚固工事,用机关枪、步枪、驳壳枪拼命向外射击,顽固死守。然而汤家苴北部由于敌人防守较弱,很快被红军攻克。南北两路红军一齐放火焚烧碉堡。敌人被烧死、打死六、七十人,跑得快的缩到南楼去了。正在这关键时刻,得到可靠情报,负责指挥在大高桥伏击三余镇增援之敌的二师师长秦超腹部受重伤,战士亦伤亡三四十人,三余镇敌人的增援部队很快逼上来了。这时刘瑞龙下达了迅速撤出战斗的命令。撤退时为了迷惑敌人,红军20来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群众一面撤退,一面大敲其锣,高喊“冲呀!杀呀!”增援汤家苴的敌人不明真相,吓得连忙缩了回去。
这一仗,汤家苴虽然没有攻下,但压下了白龙党的反动气焰,充分显示了党领导下的群众武装斗争的威力,有力地推动了革命运动,书写了通海地区人民革命斗争史上令人难忘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