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官网网站,今天是
 
 
 
大参军运动
添加日期:2020-3-22 22:53:02  作者:admin  点击:4602
       参军前的东南地区局势 东南地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东南地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武装起来,进行自卫战争,歼灭了大量敌人,开展了土地革命运动,摧毁了封建地主的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并发动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对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南地区的三次参军运动,是全国处于内战前夜以及后来全力准备大反攻,必须进行的大参军运动。尽管当时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但海门地区的武装力量仍在不断壮大。1947年,东南地区110个乡中,完全由我党控制的35个乡,游击根据地25个乡,敌强我弱的游击区35个乡,国民党占领区仅15个乡,占整个东南的13.6%。武装情况:县团共4个连,36个班,550人;海防队以及各区游击营共33个班,556人;乡小游击队员693人,合计1799人。
       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后,海门人民在华中一地委的领导下,迅速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为东南地区人民参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为保卫胜利果实,踊跃报名参军,解放华中”是东南人民应尽的责任。
       1946年秋,国民党反动派积极准备向解放区进攻。海门各级党组织积极领导海门人民开展惩奸、土地改革运动,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认真实行“力求其平,力求其快”的方针,在三四个月内将土地分配完毕,这在内战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是别无选择的最佳办法。通过土改广大贫苦农民从得到切身利益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人谋利益,而穷人要翻身,要保住胜利果实,只有跟着共产党走。这样,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从解放战争一开始,即获得了解放区农民真心的全力支持。翻身后穷苦农民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斗志,为保卫胜利果实,做好反内战的准备,积极响应县委“打倒蒋介石,保田保家乡”的号召,一场保田保家乡的大参军运动在全县范围内掀起。
       三次大参军运动 1946年9月,第一次参军运动,1404人入伍。当时,东南地区正处在自卫战争的准备阶段,土改运动基本完成,根据地政权比较稳定。但蒋介石已撕毁停战协定,开始向解放区全面进攻,为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在上级领导下,海门县委开展了第一次参军运动。
       海门县委在聚星镇召开参军动员大会,由县、区级干部参加。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掀起大参军运动。会议以后,各区分别召开乡、村干部会议,要求干部、党员带头参军。经过几天动员,许多区、乡、村干部带头报名参军。海南区区委书记、区队教导员陆平等报名参加主力部队。在干部带头下,全县出现了妻送夫、父送子、兄送弟的参军热潮。富余区王浩乡一次就有30余名青年报名参军。各区还召开先进表彰大会,从而把这一运动推向高潮。广大农民深深感到,翻身不忘共产党,解放要靠人民军队艰苦奋战。国民党反动派要来抢夺胜利果实,贫苦农民只有拿起枪杆子,赶走反动派,分到的田才保得住。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是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全县经过十多天的深入动员,将报名的青年组织起来,进行体格检查,最后确定名单,以区为单位组成新兵连。六甲、富余、四甲3个区共319人,组成新兵一营,俞浩任新兵营营长兼教导员。海东、海西、吕四3个区共625人,组成新兵二营。海中、海南、聚星3个区共460人,组成新兵三营,聚星区区队副张兆明担任营长,海中区区长陆有勋任教导员。然后成立新兵团,沈维岳任团长,邰曼伯任参谋长,海中区委书记孙永乐和海南区委书记陆平,分别任新兵团政治处正、副主任。9月底,海门新兵团集中在聚星镇,召开欢送大会。会后由沈维岳带领,开赴华中九地委,直抵阜宁县益林地区。海门新兵团被编入华中野战军一师三旅,不久参加鲁南、枣庄等战役。
       这次参军运动是在土改以后进行的,亦称“土改参军”。全县参加主力部队的共1404人,其中区乡级干部82人,村干部128人,党员469人,大部分是翻身农民。此次大参军运动证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的海门人民,革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1947年10月,第二次参军运动,地委分配的任务是800人入伍。这年夏季,全国各主要战场对国民党反动派开始大反攻。为了扩充和壮大人民武装,全县翻身农民掀起了大参军热潮。这次大参军运动是在“参加主力部队,保卫苏中,准备反攻”的口号下进行的。因而比土改保田保家乡大参军动员的面要广,遭受国民党反动军队之苦的各阶层人民都行动起来。区乡村各级召开动员大会,层层发动,组织群众控诉、清算国民党反动军队罪行,大大激发了群众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纷纷要求参军参战,许多党员干部带头报名。富余、六甲两区还进行了挑应战,各区报名参军的人数大大超过县委下达的指标,最终全县有1084人批准参加主力部队。
1948年12月,第三次参军运动,有3328人入伍。为支援解放军南下,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全县翻身农民继续踊跃报名参军。12月8日晚,东南县委召开参军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徐建楼作形势报告和参军动员,到会的210名县区干部中有104人报名参军。会后,各区分别召开大会,又有402名乡干部、217名村干部和564名农村基层党员报了名,带动了全县的参军运动。时值淮海战役胜利,徐州解放,各地又隆重集会庆祝。通过一系列宣传动员活动,广大群众认清了形势,懂得了徐州解放,就等于打开了南京的大门,南京、上海等地已置于我军直接威慑之下。但国民党反动派绝不甘心失败,要作垂死挣扎。我们必须以顽强的战斗精神,争取更大胜利。各区在提高群众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发动群众报名参军。根据军地兼顾的原则,东南地区11个区,192个乡,680个村,19.58万人投入大参军运动,出现一个自觉自愿,民主评议,组织批准的群众性参军局面,全东南原计划动员新兵3200人,结果各区到县集中的有4079人。其中3124名青年参加主力部队,204人参加东南警卫团,共有3328人应征入伍。新兵行列中,有区级干部104人、乡级干部402人、村级干部217人。出现了141个父母送儿子、63个妻子送丈夫参军的感人事迹。
每次参军运动大体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形势和阶级教育。3次参军运动的时间、形势、任务不同,“保田保家乡”“参加主力,保卫苏中,准备反攻”与“扩大主力,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是3次参军运动的不同特点与口号。为及时、圆满地完成参军任务,充分发动群众,壮大武装和扩大主力是保证胜利打到南京去的关键。这一阶段主要抓了3点:首先是各区隆重集会,张贴标语,高呼口号,大造声势,鼓舞士气,使群众认识到,徐州解放是全国取得由防御转入反攻,实行战略决战的重大胜利之一。其次是通过回忆对比,揭露敌人的罪恶,激发阶级仇恨,各区在召开参军动员会上,广泛地收集了当地土顽的罪恶行为,并在会上进行对比回忆,当大家回忆到在抗日反“清乡”和反顽斗争时,亲眼看到敌人天天下乡,杀人放火,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弄得大家提心吊胆,饭吃不饱,觉睡不成,杀害了我们多少贫民百姓和兄弟姐妹的罪恶时,个个仇恨满腔,报仇信心倍增。第三是明确参军目的,增强革命信心。解放战争已进行了两年多,革命力量在不断壮大,武装迅速发展,胜利不断取得。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就可以在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参军就是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阶段,骨干带头参军,掀起参军热潮。在形势教育的基础上,明确了参军目的。群众踊跃报名,骨干带头报名。骨干参军方面主要抓两点:一是骨干带头,促进一般群众提高觉悟,后进的步步跟上;二是区乡干部带头参军,海复区符合条件的区干部和8个乡的乡干部都报名参军,其中5个乡有33人带头送子送夫参军。在此基础上,掀起了参军高潮。
       第三阶段,建立组织,上升主力,做好善后工作。各地在对象确定后,进一步巩固参军骨干队伍。新兵均以乡为单位集中,到区后,由区委统一管理,建立组织。新兵编成班、排、连、营,每班新兵12~15人,每排3个班,每营4~5个连。还规定供给、组织、宣传等注意事项。新兵中的干部,一般由区、乡、村的干部和党员担任。班长在党员积极分子中产生,排长在村干部中产生,没有村干部的排,由党员积极分子担任,连干部由乡干部担任,营干部由区级干部担任。新兵到县集中后,干部由县统一配备确定。新兵出发时,锣鼓喧天,群众夹道欢送,父母叮咛儿子,妻子嘱咐丈夫,鼓励亲人在前方打胜仗,新兵决心用实际行动报答乡亲们的殷切期望。新兵团组建后,由沈维岳担任团长,把新兵亲自送到九地委。
       新兵出征后,各区乡村发动群众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解除军属后顾之忧。许多村自发组织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优抚组,到军属家里干农活,军属很受感动。另外,还做好保粮征粮工作,支援前方,抓紧完成地方武装建设,保证后方安全,建立后勤组织,开展支前立功竞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网上展厅
纪念设施
红色经典
教育活动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
陵园开放时间
夏季:5:00—18:00 冬季:6:00—17:30
两馆开放时间
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15:30后不接待入场,每月20日为固定开放日,其余时间需提前预约。
祭祀开放时间
清明节期间:上午6:00开始接待;
元宵节、冬至、除夕:上午7:00开始接待;
平时一律按工作日时间接待,特殊情况需提前三天预约。
预约电话:82212038
CopyRight © 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管理处 版权所有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高新区友谊路23号 联系电话:0513-82212038 传真:0513-822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