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原名邱抟云, 又名邱逢葵。1906年出生在广东省普宁县梅塘区双湖乡溪桥村,兄弟四人,其排行老二。父亲邱大江在家乡务农兼做些小生意,补贴家庭日常开销。
1924年,林英小学毕业考入县立铜孟中学读初中,后到汕头市读高中。高中毕业后,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林赛琴姑娘结婚,生一女取名邱瑞君(现居澳大利亚)。
1933年春,他进入上海大展大学深造学习,认识了同校学习的共产党员徐扬,并向徐扬借阅马列著作和进步书刊。经过一段时间考验,徐扬介绍他加入共青团,后又转为共产党。不久党组织派林英去搞工人运动,组织上海纱厂工人罢工,与资本家斗争。1933年9月遭国民党逮捕,判刑6年,关在上海龙华监狱。狱中他坚贞不屈,表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1935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全面爆发,林英按照党组织安排,参加武汉、贵阳、重庆等地抗战服务团工作。1940年初,随第二战区政工大队副队长季强成(海门人)来到江家镇工作。1940年5月,季强成出任国民党海门县县长,委任林英为海门县暑期服务团总干事。他给师生们讲解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全面抗战。
1941年1月,我党领导的海门警卫团成立,派林英任团政治处主任。当时,一些国民党杂牌部队,打着抗日的旗号,暗地里寻找机会搞摩擦,破坏全面抗战。
1941年3月10日清晨,国民党第六游击总指挥兼1团团长徐能忍,率领300多人,突然从西侧向我海门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海门警卫团驻地江家镇疯狂扑来,妄图一举消灭抗日政权和武装。为了保存实力,避免冲突,林英果断带领部队迅速向南撤离。由于事发突然,时间仓促,撤退时竟将一包重要机密文件遗忘在江家镇驻地。为了不让文件落入敌手,当晚林英冒着生命危险,独自一人潜回驻地拿文件,不幸被敌人哨兵发现而被捕。徐能忍认识林英,他花言巧语,软硬兼施,妄想逼林英脫离共产党。林英大义凛然,当面怒斥:你们这些汉奸卖国贼,别白日做梦!
面对林英的浩然正气,敌人无计可施。翌日清晨,就将林英杀害在江家镇南市梢的一块麦地里。
解放后,党和政府将林英牺牲的地方,命名为”林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