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先,海门三阳乡凤山村(今悦来镇福山村)人,1917年3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祖父母、父母亲常年给粮户人家当长工、做短工。
1933年,年仅15岁的王占先到上海谋生。父亲,托人把他介绍到一爿印书店里当学徒。1938年8月,上海沦陷后,王占先失业回家。
1941年,王占先通过海五区的党组织,得到了许多宣传抗日的传单和宣传革命真理的《江海日报》。革命的消息为王占先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和本村一所学校里的地下交通员、厨师顾拐子取得联系,获悉新四军部队驻扎在池棚镇时,随即与这支部队取得了联系。
1941年底,王占先毅然参加了我们党领导的海五区游击队。根据上级关于就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的指示,组织了从上海回来的秦凤山、陈福海等几个人,建立南星乡自卫队,王占先担任大队长。在党的培养教育下,他进步很快,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10月的一天,一小股日伪军气势汹汹地从三阳镇据点向北出来“清剿”,一路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占先一面派民兵张祖德火速赶到10里外的池棚镇地方武装驻地报告敌情;一面紧急动员进行阻击。他们一连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这时,地方武装及时赶来,和队员紧密配合,两路夹攻,包抄敌人。顿时,喊杀声震天,敌人被打得哭爹喊娘,纷纷丢下抢来的衣服、鸡鸭,灰溜溜地逃回三阳镇据点。
1943年2月15日早晨,王占先打扮成农民,带着两个民兵来到三阳镇赶集。集市上,一个日军背着三八枪大摇大摆地走过来。王占先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在旁的秦凤山、陈福海两个民兵一起动手。说时迟、那时快,秦、陈两人拔出尖刀直向鬼子刺去,王占先迅速取下敌人身上的步枪拔腿就跑,待王占先等3人安全离开人声嘈杂的三阳镇时,才听到“乒乒乓乓”的枪声,好像在祝贺他们马到成功似的。
在艰苦的岁月里,王占先他们总是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开会总是放在坟场的乱草丛中,有时开一次会也要搬几次场,这些经历锻炼了王占先的革命意志。
在抗击敌人的斗争中,王占先经常带着民兵去割断敌人的电话线,破坏公路、桥梁和锄奸等。有几次使敌人的汽车掉入陷坑、跌入河里。他们还经常与兄弟乡民兵一起伏击敌人,使敌人不知虚实,处处被动挨打。因此,南星乡的伏击战在东南地区声威大震,他带领的民兵越战越勇。
民兵大队长王占先的威名吓坏了三阳镇的日伪军,敌人曾几次设法捉拿他,都扑了空。
1943年4月26日晚上,叛徒茅小康出卖了王占先,一群日伪军从廿匡河西向北,包围了王占先他们驻扎的石士洪宅。敌人踢开了门,王占先和秦凤山、陈福海等战友不幸被捕。
1943年6月6日早上,王占先和陈福海等一起被押赴三阳镇惨遭杀害。临刑前,他昂首挺胸的走向刑场,用极沙哑的声音唱起歌来:“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我们永远跟着你走……”悲壮激昂的歌声,激励着两个难友跟着唱起来。
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纪念王占先烈士,把他生前所在的乡命名为“占先乡”,小学命名为“占先小学”,以示对烈士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