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官网网站,今天是
 
 
 
树勋乡的由来——姻亲兄弟浩气长存
添加日期:2021-3-22 8:31:20  作者:admin  点击:4181
    范树芳, 1909年农历十月初六出生,1938年10月改名为范龙。丁洪勋, 1919年农历二月廿一出生。两人同为富余区树勋乡八一村人。为谋生计,他们先后跟随堂兄范步洲到上海暨南大学当校工。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十里洋场腥风血雨。范树方和堂兄范步洲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接受地下党的考验,被暨南大学地下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入党后他英勇无畏地参加地下党组织活动,发动校工积极分子成立了暨南大学工会组织,被选为工会委员,领导工人跟校方顽固派和亲日派进行斗争。
    1938年8月,中共江苏省地下党成立了江北地区秘密领导机构——江北特区委员会,简称江北特委。上级地下党从上海派遣一批党员干部赴江北特委工作,范树方和丁洪勋作为向导护送唐守愚、陈伟达、吴佐成3位领导到江北特委驻地南通县金沙镇的爱国人士姚味香家中。尔后丁洪勋就地负责特委与通、如、启、海的交通联络工作。9月,范树方又带路,把洪泽、周一峰从上海护送到江北特委开展工作。
    为了确保特委与上海、苏南地下联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久,江北特委派遣范树方和丁洪勋回故乡海门富余区茂春乡南音村,建立了江北特委通、如、启、海交通联络站——范龙小店(此时范树方改名范龙),由范龙负责,丁洪勋任交通联络员。由于革命情谊深厚,范树方妹妹嫁给了丁洪勋,妻舅俩协力同心做好交通联络工作。他们顶朔风严寒,冒盛夏酷暑,昼伏夜奔,不顾生死,把情报机密传送到南通、掘港、岔河和吕四、和合镇地区,多次避过暗探盯梢和敌人搜捕,都顺利完成任务。一年多时间联络站工作从未发生失误和意外,范龙还多次护送洪泽、周一峰等领导往返上海与地下党秘密联系。
    1939年8月至10月,江苏省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争取地方武装一致抗日,江北特委派遣党员干部打入抗战支队(抗战支队即江苏民众自卫队独立第1支队),范龙和妹夫丁洪勋及贾鸿钧等同志奉命打入抗战支队2总队2大队做兵运工作。部队活动在江家镇(现海洪镇)、凤凰桥(现余东镇凤北村地段)一带。在党员干部的影响下,2总队2大队成为一支纪律严明、民众拥护的部队。是年10月25日凌晨,2总队1大队的国民党顽固派郑枢俊唆使、勾结地方武装张翼的保安2旅发动兵变,突然袭击2大队,解除了2大队武装,缴去了枪支弹药,打散了官兵。事后日伪军追捕失散的我党干部,范龙冒死把我党干部贾鸿钧、孙燮文、顾义仁、郭守信秘密转移,隐蔽在新河镇附近民兵李俊千(系烈士)亲戚施家宅上,而后护送出敌占区,安全脱险。
    凤凰桥事件2大队被缴械的当初,正好有一个排战士在驻地附近值勤放哨,范龙转移出驻地时和战士们把枪支藏在附近一条泯沟中。敌人撤离后,他带领脱险的贾鸿钧等领导回到原地寻找抛藏的枪支。当时已是农历十一月隆冬时节,寒风刺骨,河水冰冷。范龙喝了几口白酒抵寒,脱下棉衣,纵身跃入河中,潜入水底,摸起了一挺机枪和20多条步枪。脱险后的这几位领导干部凭借着这些武器重新整顿了被打散的官兵,拉起了新的抗日队伍,成立了通海独立大队,由王新宇任大队长,郭守信任指导员,贾鸿钧任分队长,转战于敌人的心脏地区——张芝山、小海一带。
    凤凰桥事件以后,范龙回到家乡南音村与其妹夫丁洪勋一起开展农运工作,以“拜十兄弟”、乡村“龙灯会”等群众团体为骨干力量组织农抗会发动贫雇农开展“二五”减租,抗捐抗税抗丁斗争。
    1940年至1945年间,在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范龙不畏艰险,与丁洪勋一起带领富余区小游击队,经常出没于敌占区割电线、掘坝头、袭击敌人据点,捕捉敌特人员,镇压汉奸走狗,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下乡烧杀抢掠,骚扰百姓。同时他们俩还负责地方爱国人士的统战工作,建立地方抗日统一战线,进行反“清乡”斗争。
    1942年9月,启海日伪军对革命老区进行大扫荡,富余区区委委员王浩不幸牺牲,党组织委派丁洪勋去王灶河乡接任区委委员。他到任后,继续发动贫苦农民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建立民主政权,带领民兵组织开展除奸反霸斗争。
    1943年春夏,反“清乡“斗争进入艰苦阶段,日伪军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丁洪勋带领区游击队,餐风露宿,在青纱帐里活动,打击下乡扫荡清乡的日伪军。他数次深夜潜入家乡,回到家里教育父母、兄长、乡邻,要求他们团结一心抗税抗捐。敌伪地方势力拿他们没有办法,竟要烧他家的房子,他干脆叫父、兄把房屋材料、砖瓦拆了下来,寄放在可靠群众家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全家坚信革命一定能胜利。在丁洪勋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三哥丁洪章也参加了革命工作,于1944年春入了共产党,接着他的五哥丁洪生、七哥丁洪贵、四哥丁洪兴都相继也入了党,兄弟八人除老二老六早年病故、老大体弱有病外,其余兄弟五人都为中共党员。他全家坚定的革命信念,极大地激励了当地农民群众革命斗争的勇气。
    在残酷的斗争中,丁洪勋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哨。1943年至1944年期间,汉奸徐桃元,勾结日伪无恶不作,民愤极大。是年11月16日夜深人静,朔风呼啸,丁洪勋带领区游击小队,潜入余东据点,翻越高墙,摸进徐桃元的卧室,用匕首镇压了这个十恶不赦的汉奸。是年12月的一天,天寒地冻,丁洪勋与区长邰曼伯去三余执行任务,路遇三个伪军正在抢群众皮棉衣物,两人神速穿插到伪军面前,枪口对准了伪军胸膛,群众当场揭发伪军作恶多端,他和邰区长双双举枪镇压了三个伪军,火速离开现场直奔三余。
    1945年8月,丁洪勋被任命为四甲区组织委员,带领区游击队经常出没于敌占区,割电线、掘坝头、捕暗探敌特、抓汉奸走狗,使日伪军不敢下乡骚扰百姓。
    1946年6月,丁洪勋又回到王浩乡一带工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他紧紧依靠贫雇农基本群众,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斗地主、分浮财,翻身农民笑逐颜开,得到广大农民群众拥护和爱戴,受到上级党的多次表彰,是年10月丁洪勋被党组织委任为富余区组织科长。
    1947年3月,反顽斗争进入白热化程度,国民党还乡团占领了通东地区多个重镇。为了加强运盐河两岸农运工作的领导,地下党派遣富余区张许庭、王钧彦、丁洪勋、范龙等四位同志赴六甲地区开展工作。农历二月初十的深夜,风高月黑,春寒料峭,范龙和妹夫丁洪勋告别家人,冒着生死难料的危险奔赴六甲赴任。到任后第二天立即召开地方干部会议了解对敌斗争情况,随即深夜带领区武装人员,潜入六甲据点附近侦察敌情,研究如何对抗顽军的烧杀抢掠。第三天他们继续发动群众,在吕四港镇三十总(现天汾镇)召开贫雇农积极分子大会。由于叛徒告密,敌军突然出动包围会场,范龙不幸被捕。敌人把他解押到吕四据点,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用尽酷刑,戴上脚镣,但他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恼羞成怒的刽子手竟惨绝人寰地用烧红的铁条捅进他的肛门,一个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被活活折磨而死。
    范龙牺牲后,遗体被敌人埋在吕四东郊一个乱坟场上。1948年10月,烈士家属和地方干部在挖掘遗骨时,就凭小腿骨上锁着生锈的脚镣认定是烈士范龙的忠骨,运回家乡富余区茂春乡南音村安葬,如今这罪恶的脚镣仍陈列于海门烈士陵园。吕四人民为了纪念范龙烈士,把烈士被捕时的所在村改为范龙村,吕四镇上的一条南北大街命名为范龙街,至今犹存。 
    在这场战斗中,丁洪勋和警卫人员阻击敌人,掩护群众撤退,因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无法突围,丁洪勋把公文包交给警卫员先撤退,自己挺身而出独自阻击敌人连中数弹倒在了血泊中,这公文包如今仍留在海门烈士馆。
    丁洪勋牺牲后的第三天,六甲区委书记赵一平发动民兵收殓了烈士遗体,护送烈士回家安葬。
    1948年农历二月十六,本应是丁家门户喜气盈门的日子——小儿子丁志生一周岁生日,可烈士全家悲痛欲绝,妻子范树珍抱着三个年幼的儿女披麻戴孝,哭干了眼泪,痛断了肝肠,安葬了丈夫。
    1949年3月,海门全境解放,为了纪念烈士丁洪勋和范树方,富余区茂春乡召开群众大会,乡指导员吴锦元宣布茂春乡改名为“树勋乡“,南音村改为”八一村“(丁洪勋是丁氏门中第八个儿子,人称他老八)。
    50年代初,凤北乡、新河乡、乐平乡、富北乡先后并入树勋乡,1958年10月成立了树勋人民公社,以后公社改乡、乡改镇都以树勋命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网上展厅
纪念设施
红色经典
教育活动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
陵园开放时间
夏季:5:00—18:00 冬季:6:00—17:30
两馆开放时间
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15:30后不接待入场,每月20日为固定开放日,其余时间需提前预约。
祭祀开放时间
清明节期间:上午6:00开始接待;
元宵节、冬至、除夕:上午7:00开始接待;
平时一律按工作日时间接待,特殊情况需提前三天预约。
预约电话:82212038
CopyRight © 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管理处 版权所有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高新区友谊路23号 联系电话:0513-82212038 传真:0513-822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