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官网网站,今天是
 
 
 
张平山
张平山(1921.2—1947.8)
  张平山,原名张智音。1921年2月出生于如皋县华丰乡(现属如东县)一个佃农家庭。自幼聪明伶俐,7岁读私塾,后进初小读书。他勤奋学习,在校不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且与同学团结友好,发现别人吵架,即上前排解,因此,深受老师称赞。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只读了5年书,就辍学务农。
       1940年11月,中共南通中心县委派顾楠(石坚)和印伯华到华丰乡,动员群众开展“二五”减租运动。张平山投入革命行列,参加农抗会,带领农民向华丰垦牧公司进行说理斗争,成为当地农抗会领导人之一。1941年春,张平山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乡党支部组织委员。在进行“二五”减租斗争中,张平山立场坚定,工作积极,深孚众望,担任乡长。
       1941年秋,张平山被派往掘东区,任区委委员兼农抗会主任、圩滨乡乡长。1942年夏,调任区委副书记兼组织科长。在此期间,他分工抓民运工作,与区乡干部、基层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作风民主、平易近人,大家都乐意接近他,有话愿和他讲。
       1943年反“清乡”斗争开始后,张平山勇敢机智地带领地方武装打击日伪军。当时,兵房、大豫等集镇都构筑日伪据点,敌人经常下乡“扫荡”、抢劫。1943年4月的一天上午,日伪军从大同镇出发,沿路抓人捉鸡,要到百安镇河北一带去收伪捐。张平山根据区委指示,带领联防队早已埋伏在百安镇河两岸,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使敌人损兵折将,丢下许多枪支弹药,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1943年11月,正是反“清乡”斗争最艰苦、最紧张的阶段,掘东区委书记王荃、区长巩坚不幸遭日军袭击牺牲,干部群众莫不悲痛,一时情绪低落。在这关键时刻,张平山抑制住自己的悲痛,掩埋好战友的尸体,以坚强的毅力,对干部群众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求大家化悲痛为力量,并身体力行,肩负起领导掘东区人民进行反“清乡”斗争的重担。日伪军多次下乡扬言要捉拿张平山,还烧了他家的住房。但他没有被吓到,反而激起更坚强的斗志,继续带领地方武装坚持斗争。
       1944年,为了更好地开展反“清乡”斗争,掘东区鲍家坝以南至九门闸这一地区合并到南通县三余区。当年8月,张平山调任三余区区委书记。1945年春的一天上午,一架日本飞机迫降在三门闸东边海滩上,机上载着20多名日军(大部分是军官)和许多军用品。张平山得讯后,带领三余区游击队,配合南通警卫团,歼灭了全部敌人,并将军用品和飞机的重要部件运走。
       1946年10月,张平山调任通海工委委员、通海独立营营长。是年初冬,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大举“清剿”通海地区。独立营配合南通警卫团攻打三和镇敌据点,一夜未克,部队遭到一些伤亡。此后,南通警卫团向通中转移,独立营又在杨癞子桥战斗失利。在敌人的“清剿”下,独立营活动区域越来越小,处境艰难,士气一度比较低落。张平山冷静地分析敌我形势,及时对部队进行“蒋军必败,我军必胜”教育,增强了战友们坚持斗争的信心。他带领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摆脱了困境,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1947年2月,为了坚持海西地区的斗争,恢复阵地,南通县委决定张平山任海西区委书记。海西区南临长江,东至三厂、四甲,北濒海界,西到天补、三星镇一带。境内有茅镇、三厂、青龙港等国民党核心据点及其他小据点。敌人据此对海西区实行严密封锁和疯狂“清剿”,经常出动大批兵力包围一个乡或几个村,封锁大小道路、河流和桥梁,然后梳篦式地挨户“搜剿”。张平山虽然人地生疏,面对强敌,但总是顽强地坚持斗争。他经常装扮成捞鱼摸虾的渔民,以躲过敌人的耳目;没有饭吃,就以生玉米、山芋等充饥;没有房子住,夜里睡坟堆、钻地洞,有时睡到小船上。他把区里的8名干部编成两个武工组,先从开展隐蔽活动、秘密组织民兵锄奸小组入手,然后逐步公开寻找战机打击敌人。武工组经常在茅镇、三厂敌人据点锄奸杀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袭扰敌人。一天,国民党海一区区长下乡收捐,张平山率领战士埋伏在要道口,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就指挥战士奋力出击,当场击毙敌区长。其他匪徒见势不妙,乖乖缴械投降。三星镇上有个姓钱的反动地主,乘国民党军队下乡“清剿”机会,扒田倒租,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起来暴动,张平山与区委同志研究后,处决了这个恶棍。从此,敌人不敢再到三星镇一带骚扰了。张平山在对敌斗争中,十分注意策略,对顽固分子坚决打击,对中间分子予以争取、利用。1947年3月,他把国民党的一名保长争取过来,担任了地下交通员。
       在艰苦的环境里,张平山仍然十分用心学习,认真阅读革命书刊。为了知己知彼,他还托人到敌人据点里去买《新闻报》等报纸,一面看一面说:“凡是敌人说他们胜利了,都是失败的;凡是敌人说他们消灭了多少共军,都是吹牛皮。”他就这样从国统区的报纸中了解、分析形势的发展。
       张平山同海西区人民一起坚持原地斗争,群众把他当做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一次,张平山被敌人包围,迅速隐蔽到一户群众家里,老大伯连忙把他带到一个大柜后面,藏进夹墙,这才安全脱险。
       1947年8月11日,张平山与姜杰、茅锡堂3人在长安乡张锦标宅前研究工作,张平山和茅锡堂坐在一条长凳上,面朝南,张平山一支盒枪挂在凳头上,姜杰面朝西。这时敌保长严振芳带着七八个自卫队员,从坝头镇下乡收捐,因当时玉米、芦苇等高杆作物多,挡住视线,张平山他们未能及时发现敌情。敌人路过张宅,见3个人坐在一起,还有盒枪,断定是共产党干部,于是从后面包抄过来,待张平山发现敌情时,距离只有几米开外。在这紧急关头,张平山连忙拿起盒枪抵抗,但此时已来不及了,敌人率先对准他开了枪,张平山不幸中弹牺牲。姜杰、茅锡堂则得以迅速撤离现场。
       为了纪念张平山烈士,把烈士牺牲地长安乡改名为平山乡。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向上
网上展厅
纪念设施
红色经典
教育活动
服务指南
联系我们
陵园开放时间
夏季:5:00—18:00 冬季:6:00—17:30
两馆开放时间
上午9:00—11:00 ,下午14:00—16:00,15:30后不接待入场,每月20日为固定开放日,其余时间需提前预约。
祭祀开放时间
清明节期间:上午6:00开始接待;
元宵节、冬至、除夕:上午7:00开始接待;
平时一律按工作日时间接待,特殊情况需提前三天预约。
预约电话:82212038
CopyRight © 南通市海门区烈士陵园管理处 版权所有 地址:南通市海门区高新区友谊路23号 联系电话:0513-82212038 传真:0513-82212038